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兰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立法程序的规定

时间:2024-06-26 11:29:01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8064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兰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立法程序的规定

甘肃省人大常委会


兰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立法程序的规定

(2001年3月15日兰州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通过 2001年3月30日甘肃省第丸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批准)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立法程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的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修改、废止地方性法规,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 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必须遵循立法的基本原则,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开展立法活动,充分发扬民主,坚持从实际出发,突出地方特色,不得与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地方性法规相抵触。
第二章 立法规划与计划的编制


第四条 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应当根据本行政区域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和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决策,在每届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后的四个月之内编制完成本届五年的立法规划。
第五条 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专门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各工作机构、市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市中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其他组织和社会团体、公民等都可以提出制定、修改、废止地方性法规的建议。
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法制工作机构根据各方面的建议,拟订五年立法规划草案,经主任会议研究后,提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通过。
第六条 五年立法规划应当具有指导性和前瞻性,保持相对稳定。执行过程中需要进行调整的,由常务委员会法制工作机构提出意见,主任会议决定。
第七条 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任会议应当根据五年立法规划,结合实际情况,于每年第一季度编制出年度立法计划。
年度立法计划分为制定、修改、废止的法规和重点调研论证的法规两类。
第八条 编制年度立法计划,先由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各工作机构对口征求有关部门和组织的意见,提出计划建议;然后由常务委员会法制工作机构统一汇总,根据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要点、五年立法规划和上年度计划实施情况,提出本年度立法计划草案,主任会议决定。
第九条 年度立法计划由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印发,分项明确责任单位、完成时限、要求送审和安排审议的时间,并根据需要提出有关工作要求。提请审议的机关。起草单位和常务委员会有关工作机构应当认真组织实施。
拟制定、修改、废止的法规应当在年内按计划要求提请市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务委员会审议,确实不能按期送审的,应当向常务委员会主任会议说明原因。
重点调研论证的法规应当在年内完成调研论证工作,形成法规草案,其中比较成熟的可以及时提请审议。
第三章 法规起草


第十条 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任会议、市人民政府应当根据立法规划和计划组织专门起草小组或者指定有关部门起草法规,也可以委托有关社会团体、大专院校和其他组织起草。
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可以起草或者委托他人起草法规。
负责起草法规的起草小组、部门和单位,应当在规定时限内完成起草任务。
第十一条 起草法规必须提出法规草案和说明。
法规草案的基本内容包括:立法目的和依据、适用范围、基本原则、执法主体、权利义务、保障措施、法律责任、时效等。
法规草案说明的基本内容包括:制定、修改、废止法规的必要性、法律依据、起草过程、主要内容、分歧意见的协调情况和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第十二条 起草法规应当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听取意见可以采取召开座谈会、论证会、听证会和书面征询等形式。
第十三条 法规草案提出之前,应当对各方面的不同意见进行协调,使有争议的问题基本得到解决。法规草案的内容涉及两个以上部门管理权限或者对其他重大问题有分歧意见的,应当分别提请市人民政府市长办公会议、常务会议和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任会议协调决定。
第十四条 市人民代表大会专门委员会和常务委员会有关工作机构可以提前介入政府有关部门和其他机构承担的法规起草工作,掌握工作进度,参与或组织调研论证,提出意见建议。
第十五条 起草法规应当维护法制统一原则,科学合理地规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与义务、地方国家机关的权力与责任,避免和减少与上位法内容上的重复;坚持全局观点,防止和克服部门利益倾向;突出重点,有较强的针对性和操作性;结构合理,条理清楚,表述准确,用语规范,文字简明易懂。


第四章 法规案的提出


第十六条 市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可以向市人民代表大会提出法规案,由市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审议。
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市人民政府、市人民代表大会专门委员会,可以向市人民代表大会提出法规案,由主席团决定列入会议议程。
第十七条 一个代表团或者十名以上代表联名,可以向市人民代表大会提出法规案,由主席团决定是否列入会议议程,或者先交法制委员会审议,提出是否列入会议议程的意见,再决定是否列入会议议程。
法制委员会审议时,可以邀请提案人列席会议,发表意见。
第十八条 市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向代表大会提出的法规案可以先向常务委员会提出,经常务委员会依照本规定第六章规定的有关程序审议后,提请市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审议。
第十九条 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任会议可以向常务委员会提出法规案,由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
市人民政府、市人民代表大会专门委员会可以向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法规案,由主任会议决定列入常务委员会会议议程,或者先交有关专门委员会审议或常务委员会有关工作机构研究审查,提出报告,再决定列入常务委员会会议议程。如果主任会议认为法规案有重大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可以建议提案人修改完善后再向常务委员会提出。
第二十条 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五人以上联名,可以向常务委员会提出法规案,由主任会议决定是否列入常务委员会会议议程,或者先交有关专门委员会审议或常务委员会有关工作机构研究审查,提出是否列入会议议程的意见,再决定是否列入常务委员会会议议程。不列入常务委员会会议议程的,应当向常务委员会会议报告或者向提案人说明。
有关专门委员会审议或常务委员会有关工作机构研究审查法规案时,可以邀请提案人列席会议,发表意见。
第二十一条 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决定提请市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审议的法规案,一般应当在会议举行的一个月前将法规草案送交代表。
列入常务委员会会议议程的法规案,除特殊情况外,应当在会议举行的七日前将法规草案送交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
第二十二条 向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提出的法规案,在列入会议议程前,提案人有权撤回。
第二十三条 交付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全体会议表决未获得通过的法规案,如果提案人认为必须制定该法规,可以按照本规定的有关程序重新提出,分别由主席团、主任会议决定是否列入会议议程。
第五章 市人民代表大会对法规案的审议和表决


第二十四条 列入市人民代表大会会议议程的法规案,大会全体会议听取提案人的说明后,由各代表团进行审议。
各代表团审议法规案时,提案人应当派人听取意见,回答询问;根据代表团的要求,有关机关、组织应当派人介绍情况。
有关专门委员会可以向主席团提出书面审议意见。
第二十五条 列入市人民代表大会会议议程的法规案,由法制委员会根据各代表团和有关专门委员会的审议意见进行统一审议,向主席团提出审议结果报告和法规草案修改稿,重要的不同意见应当在审议结果报告中予以说明,经主席团会议审议通过后,印发会议。
第二十六条 列入市人民代表大会会议议程的法规案,必要时,主席团常务主席可以召开各代表团团长会议,就法规案中的重大问题听取各代表团的审议意见,进行讨论,并将讨论情况和意见向主席团报告。
主席团常务主席也可以就法规案中重大的专门性问题,召集代表团推选的有关代表进行讨论,并将讨论情况和意见向主席团报告。
第二十七条 列入市人民代表大会会议议程的法规案,在交付表决前,提案人要求撤回的,应当说明理由,经主席团同意并向大会报告,对该法规案的审议即行终止。
第二十八条 法规案在审议中有重大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的,经主席团提出,由大会全体会议决定,可以授权常务委员会根据代表的意见进一步审议,作出决定,并将决定情况向市人民代表大会下次会议报告;也可以授权常务委员会根据代表的意见进一步审议,提出修改方案,提请市人民代表大会下次会议审议决定。
第二十九条 法规草案修改稿经各代表团和有关专门委员会审议,由法制委员会根据审议意见进行修改,提出法规草案表决稿,由主席团提请大会全体会议表决,以全体代
表的过半数通过。
第三十条 市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可以对市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规进行部分补充和修改,按规定程序报经批准后公布施行,但是不得同该法规的基本原则相抵触。


第六章 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对法规案的审议和表决


第三十一条 列入常务委员会会议议程的法规案,一般应当经两次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后交付表决。
常务委员会会议第一次审议法规案,在全体会议上听取提案人的说明,由分组会议进行审议。
常务委员会会议第二次审议法规案,在全体会议上听取市人民代表大会法制委员会关于法规审议结果的报告,由分组会议对其提出的法规草案修改稿进行审议。
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法规案时,可以根据需要召开联组会议或者全体会议,对法规草案中的主要问题进行讨论。
第三十二条 理由充分的废止案、只有少量修改的修正案或修改决定、个别内容单一且各方面意见比较一致的法规制定案,可以经一次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即交付表决。
经一次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即交付表决的法规案,在全体会议上听取提案人的说明和法制委员会的审议结果报告,由分组会议进行审议。
第三十三条 法规案经常务委员会两次会议审议后,仍有重大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或者需要进行较大修改的,由主任会议提出,经全体会议同意,可以暂不付表决,交法制委员会继续进行协调、审议和修改,提请常务委员会会议第三次审议后再付表决。
常务委员会会议第三次审议法规案时,在全体会议上听取法制委员会关于法规草案修改稿修改情况的汇报,由分组会娱对其提出的法规草案修改二稿进行审议。
第三十四条 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法规案时,提案人应当派人听取意见,回答询问;根据会议要求,有关机关、组织应当派人介绍情况。
第三十五条 常务委员会会议第一次审议法规案前,由市人民代表大会有关专门委员会审议或由常务委员会有关工作机构研究审查提出意见,经主任会议决定印发常务委员会会议。常务委员会会议第一次审议结束后,市人民代表大会有关专门委员会或常务委员会有关工作机构应当根据会议审议意见,及时提出修改建议和草案修改建议稿,移交给常务委员会法制工作机构。
常务委员会法制工作机构对移交的修改建议和草案修改建议稿,应当认真组织研究和修改,为法制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的审议和主任会议作出相关决定做好准备工作。
第三十六条 列入常务委员会会议议程拟进入二审或三审的法规案,由法制委员会根据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的审议意见和市人民代表大会有关专门委员会、常务委员会有关工作机构及各方面提出的意见,对法规案进行统一审议,提出审议结果和对法规草案修改稿修改情况的报告,以及法规草案修改稿或修改二稿。对重要的不同意见应当在报告中予以说明。
第三十七条 法制委员会审议法规案时,应当召开全体会议进行审议。根据需要,可以邀请市人民代表大会有关专门委员会、常务委员会有关工作机构负责人和立法顾问参加会议,发表意见;也可以要求有关机关、组织派有关负责人说明情况。
第三十八条 市人民代表大会有关专门委员会之间。常务委员会工作机构之间对法规草案的重要问题意见不一致时,应当向常务委员会主任会议报告。
第三十九条 列入常务委员会会议议程的法规案,有关专门委员会、常务委员会有关工作机构应当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听取意见可以采取召开座谈会、论证会、听证会和书面征询等形式。
常务委员会有关工作机构应当将各方面的意见及时整理,会同法制委员会办事机构提出法规草案修改送审稿。
第四十条 关系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重要权益的法规案,在常务委员会会议第一次审议并作修改后,经主任会议决定,可以将法规草案修改稿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布,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
各机关、组织和公民提出的意见,由常务委员会法制工作机构负责收集、整理,印送法制委员会和主任会议。
第四十一条 列入常务委员会会议议程的法规案,常务委员会有关工作机构应当向法制委员会和其他有关专门委员会、常务委员会提供审议所必需的有关材料。
第四十二条 列入常务委员会会议议程的法规案,在交付表决前,提案人要求撤回的,应当说明理由,经主任会议同意,并向常务委员会报告,对该法规案的审议即行终止。
第四十三条 列入常务委员会会议议程的法规案,因各方面对其必要性、可行性等重大问题存在较大分歧而搁置审议满两年,或者因暂不付表决经过两年没有再次列入常务委员会会议议程审议的,由主任会议向常务委员会报告,该法规案终止审议。
第四十四条 法规草案或其修改稿、修改二稿经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认为基本成熟的,由法制委员会根据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的审议意见进行修改,提出法规草案表决稿,由主任会议提请常务委员会全体会议表决,有修正案的先表决修正案,以常务委员会全体组成人员的过半数通过。
对法规草案表决稿的修正案,应当由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五人以上联名书面提出,并写明修正的条款、依据和理由。经主任会议决定或者先交法制委员会审议提出意见后,再决定是否提请常务委员会会议进行表决。不提请会议表决的,应当向修正案的提出人说明。


第七章 法规的报批和公布


第四十五条 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通过的法规,由常务委员会提出报请批准的报告,连同该法规文本及其说明和必要的资料,一并报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修改的法规,还应当附报原法规或者与原法规的对照稿。
第四十六条 经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的法规和修改、废止决定,由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布,举行法规发布会,并在常务委员会公报等刊物和《兰州日报》全文刊登。在常务委员会公报上刊登的法规为标准文本。
制定的法规以公告形式公布。公布修改决定,应同时公布根据修改决定修正后的法规。
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在批准决定中要求修改的,由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法制工作机构在公布前修改,并向法规的制定和批准机关备案。


第八章 法规的解释和施行


第四十七条 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法规,需要对其规定进一步明确具体含义,或者法规制定后出现新的情况,需要明确适用法规依据的,由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解释。解释草案由常务委员会法制工作机构拟订,依照常务委员会审议、表决法规的程序通过,报请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公布。法规解释同法规具有同等效力。
法规执行中具体应用问题的解释,由该法规作出规定。解释的内容以书面方式告知,并向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第四十八条 法规的实施机关和施行日期由该法规作出规定。新制定法规的施行日期除必需即时生效的外,一般应当与公布时间相隔1至3个月;修改和废止的法规可以从公布之日起施行或者生效。
第九章 附则
第四十九条 本规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1996年10月18日兰州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的《兰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地方性法规的规定》同时废止。

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批准房屋修缮工作质量检验评定标准(试行)

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


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批准房屋修缮工作质量检验评定标准(试行)
1984年11月8日,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

为了统一房屋修缮工作质量检验评定方法,进一步的提高工程质量,多快好省地完成修缮施工任务,我部委托沈阳市房地产管理局编写了《房屋修缮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现批准自一九八五年一月一日起在房地产管理部门试行。
1 引 言
1.1 为适应房屋修缮工程检验评定质量的需要,特制定本标准。
1.2 房屋修缮工作质量的检验和评定按“分项”、“分部”、“单位”工程三级进行。
1.2.1分项工程按修缮工程的主要项目划分。
1.2.2分部工程按修缮房屋的主要部位划分。
1.2.3单位工程:大楼以一幢为一个单位;其它房屋可根据具体情况,按单幢或多幢(院落或门牌号)为一个单位。
1.3 本标准的工程质量分为“合格”和“优良”两个等级,评定时按下列规定执行:
1.3.1 分项工程的质量评定:
1.3.1.1 合格:主要项目(即标准采用“必须”、“不得”用词的条文),均应全部符合本标准的规定;一般项目(即标准中采用“应”、“不应”用词的条文),均应基本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对有“质量要求和允许偏差”(见附表)的项目,其抽查的点数中,有60%及其以上达到要求的,该分项质量应评为合格。
1.3.1.2 优良:在合格的基础上,对有“质量要求和允许偏差”的项目,其抽查点数中,有80%及其以上达到要求的,该分项质量评为优良。
各分项工程如不符合本质量标准规定,经返工重做,可重新评定其质量等级,但加固补强后的工程,一律不得评为优良。
1.3.2 分部工程的质量评定:各分项工程均达到合格要求的,该分部工程评为合格;在合格的基础上,有50%及其以上分项质量评为优良的,该分部工程评为优良。
1.3.3 单位工程的质量评定:各分部均达到合格要求的,该单位工程评为合格;在合格的基础上,有50%及其以上分部质量评为优良的(屋面、主体分部工程必须达到优良),该单位工程评为优良。
1.4 本标准适用于各类民用房屋修缮工程质量的检验和评定。凡未编入的项目由各地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制定补充标准。

第一篇 土建部分
2 屋面工程
2.1 平瓦屋面
2.1.1 不得漏水。
2.1.2 瓦片不应有缺角(边、瓦爪)、砂眼、裂纹和翘曲。
2.1.3 挂瓦条或泥梗分档应均匀、平直。挂瓦应平整、搭接紧密。
2.1.4 脊瓦与坡面瓦之间空隙、沿山墙挑檐的平瓦,应用砂浆填实、抹平和封固。
2.1.5 屋脊、封山、檐口应平直。天沟、斜沟、檐沟和泛水的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规定。
表1
------------------------------------------------------------------------------------------------------
编 | | |
号 | 检查内容 | 质量要求或允许偏差 | 检查方案
------|--------------------------------|--------------------------------------|--------------------
1 | 行列不横平竖直 | 每50平方米不多于3行 | 直 观
------|--------------------------------|--------------------------------------|--------------------
2 | 瓦不严密喝风 | 每开间不多于3块 | 直 观
------|--------------------------------|--------------------------------------|--------------------
3 | 屋脊不直 | 每开间±20 | 用尺量
------|--------------------------------|--------------------------------------|--------------------
4 | 脊瓦搭盖坡瓦的长度不少于 | 40 | 用尺量
------|--------------------------------|--------------------------------------|--------------------
| 天沟、斜沟、檐沟铁皮伸入瓦片下| |
5 |长度 | 150 | 用尺量
------|--------------------------------|--------------------------------------|--------------------
6 | 瓦头挑出檐口长度 | 50—70 | 用尺量
------|--------------------------------|--------------------------------------|--------------------
| 突出屋面的墙或烟囱的侧面瓦深 | |
7 |入泛水长度不少于 | 50 | 用尺量
------------------------------------------------------------------------------------------------------
2.1.6 风大地区和坡度超过30的屋面或冷摊瓦屋面,一般应用镀锌铁丝或铜丝将瓦片扎牢在挂瓦条上。
2.1.7 屋面部分串瓦或补瓦,新旧瓦规格应一致,结合应吻合。
2.1.8 勾脊抹梢应光滑洁净。
2.1.9 平瓦屋面的定量要求见表1。
2.1.10计点单位:两落水屋面以一开间前后为两点;一落水屋面以一个开间为一点,屋脊以一个开间为一点;斜沟以一侧为一点,天沟、檐沟、泛水以一条为一点。
2.1.11 检查数量:各抽查30%,但各不少于三点。
注:表内未标明单位的数,均以毫米(mm)为单位(下同)。
2.2 小青瓦屋面
2.2.1 不得漏水。
2.2.2 铺草泥背的厚度应符合要求分层抹平,至少分两层铺抹。
2.2.3 铺瓦前要选瓦,其外形应整齐,不应有砂眼、裂缝、掉角等缺陷。
2.2.4瓦垅必须上下顺直,前后对正,上下瓦的搭接长度一般为瓦长的2/3(三搭头),瓦垅均匀一致。
2.2.5瓦底泥应坐满,瓦垄边缘应相互咬接紧密,不应有喝风、离缝现象。
2.2.6 望砖、芦席、木板底或冷摊小青瓦仰瓦应平稳严密,合瓦应密实平直。
表2
------------------------------------------------------------------------------------------------------
编 | | |
号 | 检查内容 | 质量要求或允许偏差 | 检查方法
------|--------------------------------|----------------------------------|------------------------
1 | 瓦搭头不均匀 | 每开间不多于10块 | 直 观
------|--------------------------------|----------------------------------|------------------------
2 | 瓦喝风翘曲 | 每开间不多于5块 | 直 观
------|--------------------------------|----------------------------------|------------------------
3 | 天沟、斜沟、檐沟铁皮伸入 | 150 | 尺 量
------|--------------------------------|----------------------------------|------------------------
4 | 脊瓦搭盖坡瓦的长度不少于 | 40 | 尺 量
------|--------------------------------|----------------------------------|------------------------
5 | 瓦头挑出檐口长度 | 40—60 | 尺 量
------|--------------------------------|----------------------------------|------------------------
| 突出屋面的墙或烟囱的侧面瓦深 | |
6 |入泛水长度不少于 | 50 | 尺 量
------|--------------------------------|----------------------------------|------------------------
7 | 脊瓦卧实不断裂 | 裂缝1M以内的不超过3处 | 直观,插片试
------------------------------------------------------------------------------------------------------
2.2.7 屋脊、檐口应平直,堵抹密直。
2.2.8 整修小青瓦屋面,应保持原有屋面平整、衔接紧密。碎瓦、垃圾应清理干净。
2.2.9 小青瓦屋面的定量要求见表2。
2.2.10 计点单位:两落水屋面以一个开间前后为两点,一落水屋面以一个开间为一点,屋脊以一个开间为一点,斜沟以一侧为一点,天沟、檐沟、泛水以一条为一点。
2.2.11 检查数量:各抽查30%,但各不少于三点。
2.3 卷材屋面
2.3.1 不得渗漏。
2.3.2 卷材防水材料和配合比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规定。
2.3.3 卷材与基层之间、各层卷材之间应粘结牢固、表面平整,不允许有皱折、空鼓、气泡、流淌、翘边和封口不严等缺陷。
2.3.4 卷材与屋面突出物的连接处和转角处,穿过防水层的各种管道与防水层之间的空隙,均应铺贴牢固和封闭严密。
2.3.5 屋面卷材防水层的表面坡度应符合排水要求,不应有积水现象。
2.3.6 保护层的砾砂(豆石)应筛洗干净、撒铺均匀。
2.3.7 隔热板应铺平垫稳,隔热保温层应按设计要求铺设。
2.3.8 修补卷材层面,垃圾应清理干净,浇粘应密实,接叠处应平服,不得积水。
2.3.9 卷材屋面的定量要求见表3。
表3
----------------------------------------------------------------------------------------------------
编 | | |
号 | 检查内容 | 质量要求或允许偏差 | 检查方法
------|--------------------------------|----------------------------------|----------------------
1 | 找平层表面平整 | 10 | 2米靠尺量
------|--------------------------------|----------------------------------|----------------------
2 | 铺卷材料表面平整 | 7 | 脚 踏
------|--------------------------------|----------------------------------|----------------------
3 | 隔热铺块料不平稳 | 每开间不多于三处 | 脚 踏
------|--------------------------------|----------------------------------|----------------------
| 卷材搭接宽度 | 长 边 | 短 边 |
| |----------------|----------------|
4 | 平屋顶 | 不少于70 | 不少于100 | 尺 量
| 坡屋顶 | 不少于70 | 不少于100 |
| 地下防水 | 不少于100 | 不少于150 |
----------------------------------------------------------------------------------------------------
2.3.10 计点单位:以一个开间为一点。
2.3.11 检查数量:抽查30%,但不少于三个开间。
2.4 刚性防水屋面
2.4.1 不得漏水。
2.4.2 基层处理干净,粘结牢固,细石混凝土的配合比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应滚压密实,抹平、压光,无裂缝。
2.4.3 表面坡度应符合设计和排水要求
2.4.4 刚性防水屋面裂缝的修理,应填嵌密实,抹平压光,垃圾出清,不得渗漏。
2.4.5 刚性防水屋面的定量要求见表4。
2.4.6 计点单位,以一个开间为一点。
2.4.7 检查数量:抽查30%,但不少于三个开间。
表4
----------------------------------------------------------------------------------------------------
编 | | |
号 | 检查内容 | 质量要求或允许偏差 | 检查方法
------|--------------------------------|----------------------------------|----------------------
1 | 横向表面平整 | 5 | 2米靠尺量
------|--------------------------------|----------------------------------|----------------------
2 | 找坡与设计差 | ±10 | 尺量
------|--------------------------------|----------------------------------|----------------------
3 | 不起壳 | 壳声不长于200 | 敲击、尺量
----------------------------------------------------------------------------------------------------
2.5 白铁、石棉瓦屋面
2.5.1 不得漏水。
2.5.2 安装必须顺直,钉接必须牢固,搭接平服,表面不得有空洞。
2.5.3 石棉瓦竖垅压搭应割角,不应有喝风、翘曲现象,搭接横向2垅、竖向150;瓦垅铁竖向搭接不少于100。
2.5.4 竖立缝铁皮分档均匀、方正、铁皮咬口严密。瓦棒铁皮屋面咬口顶部不得有裂纹,瓦棒必须顺直一致。
2.5.5 铁皮背面必须刷防锈漆,不得有漏刷现象。
2.5.6 白铁、石棉瓦屋面的定量要求见表5。
表5
----------------------------------------------------------------------------------------------------
编 | | |
号 | 检查项目 | 质量要求或允许偏差 | 检查方法
------|--------------------------------|----------------------------------|----------------------
1 | 竖向搭接压槎 | --10 | 尺 量
------|--------------------------------|----------------------------------|----------------------
| | 每张白铁不少于6只钉, |
2 | 钉接牢固 | 石棉瓦不少于4只钉 | 直 观
------|--------------------------------|----------------------------------|----------------------
| | 新做小于10 |
3 | 4M以内瓦楞直向偏差 | 翻做小于20 | 直 观
----------------------------------------------------------------------------------------------------
2.5.7 计点单位:以一个开间为一点。
2.5.8 检查数量:抽查30%,但不少于三个开间。
2.6 白铁工程
2.6.1 泛水坡度应适合,下面应与瓦面接严,咬口应焊牢,无开缝漏水现象,上口应嵌进泛水沿内。
2.6.2 天沟、斜沟的咬口应严密,泛水应符合设计要求,安装时两翼上端压入屋面面层不少于150。
2.6.3 弯头与水头的咬口和焊缝应严密,安装位置正确,与墙接触牢固。不得有积水、窜水等现象,外观要顺直。
2.6.4 檐沟、立水管的咬口和焊口应严密。檐沟应找泛水坡度,卡子安装牢固,棱角线条整齐。立水管安装的位置正确,上下垂直。
2.6.5 双面均应涂防锈剂。
2.6.6 白铁工程的定量要求见表6。
表6
----------------------------------------------------------------------------------------------------
编 | | |
号 | 检查内容 | 质量要求或允许偏差 | 检查方法
------|--------------------------------|----------------------------------|----------------------
1 | 泛水上端入墙深度不少于 | 20 | 尺 量
------|--------------------------------|----------------------------------|----------------------
| | 檐沟25 |
2 | 搭接口长度不少于 | 天沟、斜沟、泛水40 | 尺 量
------|--------------------------------|----------------------------------|----------------------
3 | 立水管垂直度(每层) | 5 | 尺 量
----------------------------------------------------------------------------------------------------
2.6.7 计点单位:泛水、天沟、檐沟以一条为一点,斜沟以一侧为点,立水管一根为一点。
2.6.8 检查数量:各抽查30%,但各不少于三点。
3 主体工程
3.1 砖墙
3.1.1 砌体砂浆必须密实饱满,水平缝的砂浆饱满度不得低于80%(不包括承重空心砖砌体)。
3.1.2 砂浆强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同标号砂浆的平均强度,不得低于设计标号;任意一组试块的最低值不得低于设计标号的75%。
3.1.3 组砌方法应正确。不应有通缝;独立砖柱不得用包心砌法;墙角处和交接处的斜槎和直槎应通顺密实,直槎必须按规定加拉结筋。
3.1.4 清水墙面应保持平整清洁,刮缝深度应适宜,勾缝应密实,深浅要一致,横竖缝交接处应平整。
3.1.5 预埋件、预留孔洞的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留置。
3.1.6 新旧墙接槎应平顺密实,交接处至少五皮砖抠槎一处,接槎部位砂浆必须饱满密实。
3.1.7 半截砖使用在承重墙上不允许超过25%,不应集中在一处使用,用在非承重墙上,每三皮半砖应砌一行整砖。
3.1.8 镶门窗洞应方正平顺,过梁入墙每边不少于25厘米,如用木材做过梁,入墙部分应涂防腐剂。
3.1.9 空斗墙必须用整砖砌筑,在不够整砖处可加丁砖,各式空斗墙都应用长砖两面搭牢,竖缝应严密。
3.1.10 碎砖墙(长短、厚薄不一的旧砖)每层砂浆应饱满填平、填实,丁砖必须是整丁,墙面应垂直平整。
3.1.11 镶砌或局部拆砌墙面应平整、无裂缝、砂浆必须饱满、背楔应严密,镶补墙面丁砖必须是整丁。
3.1.12 半砖墙必须砌筑稳固,与木柱接合处要斩虎叉口或在木柱上加钉木砖,间距每50厘米一处。
3.1.13 砖墙的定量要求见表7。
3.1.14 计点单位:内墙面以一个自然间一堵为一点,外墙面以一个开间一堵为一点。
3.1.15 检查数量:内墙按自然间抽查20%,最低不少于两间,若仅一间,最低不少于两点;外墙按开间抽查40%;山墙每堵抽查两点;砖柱按实际抽查30%,但不得少于两点。
3.2 石墙
3.2.1 毛石、毛料石质量、规格、品种均应符合设计要求。
3.2.2 砂浆强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3.2.3 组砌方法应正确,砌体砂浆密实饱满,不应有通缝,毛石砌体不应有干垫和双垫。墙面每0.7平米以内应砌入丁石(勾心石)一块,水平距离不应大于2米,三角缝宽度不应超过4厘米。
3.2.4 基础和墙身的转角和梁垫下以及门窗角应用毛料石和适当加工的方整毛石。
3.2.5 砌体接槎分段砌筑时必须留梯形斜槎,相邻高差不得超过1.2米。
表7
----------------------------------------------------------------------------------------------------
编号| 检查内容 | 质量要求或允许偏差 | 检查方法
------|--------------------------------|----------------------------------|----------------------
| | 每 层 | 6 | 托线板
| |--------------------|----------------------------------|
1 | 垂直度 | 全高10米以下 | 15 | 经纬仪
| | 10米以上 | 20 | 吊线、尺量
------|--------------------------------|----------------------------------|----------------------
2 | 轴线位移 | 1 | 经纬仪、水准仪复查
------|--------------------------------|----------------------------------|----------------------
3 | 基础和楼地面标高 | ±16 | 经纬仪、水准仪复查
------|--------------------------------|----------------------------------|----------------------
| | 清水墙、柱| 6 |
4 | 表面平整度 | 混水墙、柱| 9 | 2米靠尺量
------|--------------------------------|----------------------------------|----------------------
| 水平缝平直度 | |
5 | 清水墙10米以内 | 8 | 拉线、尺量
| 混水墙10米以内 | 12 |
------|--------------------------------|----------------------------------|----------------------
| 水平灰缝厚度 | |
6 | (10行砖累计数) | ±10 | 拉线、尺量
----------------------------------------------------------------------------------------------------

----------------------------------------------------------------------------------------------------
编号| 检查内容 | 质量要求或允许偏差 | 检查方法
------|--------------------------------|----------------------------------|----------------------
7 | 清水墙面游丁走缝(每层) | 25 | 吊线尺量
------|--------------------------------|----------------------------------|----------------------
8 | 门窗洞口宽度(后塞口) | ±6 | 尺 量
------|--------------------------------|----------------------------------|----------------------
9 | 拆砌新旧墙咬口 | 每米(高度)不少于3个 | 直 观
----------------------------------------------------------------------------------------------------
3.2.6 石墙的定量要求见表8。
3.2.7 计点单位:内墙面以一个自然间一堵为一点,外墙面以一个开间一堵为一点。
3.2.8 检查数量:内墙按自然间抽查20%,最低不少于两间,若仅一间,最低不少于两点;外墙按开间抽查40%;山墙每堵抽查两点。
表8
----------------------------------------------------------------------------------------------------
编 | | |
号 | 检查内容 | 质量要求或允许偏差 | 检查方法
------|--------------------------------|----------------------------------|----------------------
1 | 砂浆饱满 | 不低于75% | 直 观
------|--------------------------------|----------------------------------|----------------------
| | 基基±30墙+20 |
2 | 砌体厚度 | 0 --10 | 尺 量
------|--------------------------------|----------------------------------|----------------------
3 | 轴线位移 | 基基20 墙15 | 经纬仪
------|--------------------------------|----------------------------------|----------------------
4 | 基础和楼面标高 | ±20 | 经纬仪水准仪
------|--------------------------------|----------------------------------|----------------------
| | 每 层 | 20 |
5 | 垂 直 | 全 高 | 30 | 经纬仪或吊线尺量
------|--------------------------------|----------------------------------|----------------------
6 | 表面平整 | 20 | 纵横两方用尺量
----------------------------------------------------------------------------------------------------
3.3 水泥砂浆防水层
3.3.1 不得渗漏。
3.3.2 水泥、防水剂的质量、砂浆的配合比和防水层的细部处理(变形缝、预埋件、管道穿过处等)应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规定。
3.3.3 防水层与基层结合应紧密,面层应压实压光,接缝严密,不应有空鼓、裂缝、脱层和滑坠等现象。
3.3.4 水泥砂浆防水层的定量要求见表9。
表9
----------------------------------------------------------------------------------------------------
编 | | |
号 | 检查内容 | 质量要求或允许偏差 | 检查方法
------|--------------------------------|----------------------------------|----------------------
| | 铺抹、不掩盖 | 4 |
1 | 表面平整 | 铺抹、掩盖 | 7 | 2米靠尺量
------|------------|------------------|----------------------------------|----------------------
| | 抹面厚度 | ±4 | 在施工中用
2 | 厚 度 | 喷射厚度 | ±5 | 钢针插入和尺量
----------------------------------------------------------------------------------------------------
3.3.5 计量单位:按防水层面积20%为一点。
3.3.6 检查数量:不少于三点。
3.4 模板工程
3.4.1 模板及支撑应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并不致发生不允许的下沉。
3.4.2 模板和支撑应保证结构和构件各部分形状尺寸和相互位置的正确性。
3.4.3 模板间的缝隙应严密,不得漏浆,预埋件安置牢固。
3.4.4 模板内侧应平整干净,侧帮顺直方正。
3.4.5 模板工程的定量要求见表10。
3.4.6 计点单位:墙板以一间一堵为一点,梁、柱以一根为一点。
3.4.7 检查数量:墙板抽查20%的自然间,但不少于三点;梁、柱各抽查10%,但各不少于三点。
表10
----------------------------------------------------------------------------------------------------
编 | | |
号 | 检查内容 | 质量要求或允许偏差 | 检查方法
------|--------------------------------|----------------------------------|----------------------
| | 木模3 |
1 | 模板缝隙小于 | 钢模1 | 直观尺量
------|--------------------------------|----------------------------------|----------------------
2 | 墙、柱全高垂直度 | 8 | 吊线尺量
------|--------------------------------|----------------------------------|----------------------
| | +2 |
3 | 横截面尺寸 | --5 | 尺 量
------|--------------------------------|----------------------------------|----------------------
| | 独立基础 | 5 |
4 | 轴线位移 | 其 他 | 10 | 尺 量
------|--------------|----------------|----------------------------------|----------------------
| | 刨 光 | 5 |
5 | 表面平整 | 不刨光 | 8 | 2米靠尺量
------|--------------------------------|----------------------------------|----------------------
| | +2 |
6 | 有装配件的支承面标高 | --5 | 水准仪
------|--------------------------------|----------------------------------|----------------------
7 | 预埋件、预留孔位移 | 8 | 纵横两方用尺量
----------------------------------------------------------------------------------------------------
3.5 钢筋工程
3.5.1 钢筋的钢号、规格、安装间距及保护层厚度均应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规定。
3.5.2 钢筋表面不允许有油渍、漆污和颗粒状或片状老锈。
3.5.3 钢筋焊接和绑扎的接头应符合设计要求,焊接接头表面不得有烧伤、裂纹和较大的金属焊接瘤等缺陷,
3.5.4 焊接和绑扎的钢筋骨架和钢筋网应牢固,不得松动变形,主筋数量必须正确,同一截面受力钢筋接头数量和搭接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规定。
3.5.5 钢筋工程的定量要求见表11。
表11
----------------------------------------------------------------------------------------------------
编 | | |
号 | 检查项目 | 质量要求或允许偏差 | 检查方法
------|--------------------------------|----------------------------------|----------------------
| 钢筋保护层局部偏差: | |
| 基 础 | ±10 | 尺 量
1 | 梁、 柱 | ±5 | 尺 量
| 板、 墙 | ±8 | 尺 量
------|--------------------------------|----------------------------------|----------------------
| 箍筋间距 绑 扎 | ±20 | 尺 量
2 | 点 焊 | ±10 | 尺 量
------|--------------------------------|----------------------------------|----------------------
| 几何尺寸 长、 宽 | ±10 | 尺 量
3 | 高 | ±5 | 尺 量
------|--------------------------------|----------------------------------|----------------------
| 焊接预埋件 中心位移 | 5 | 尺 量
4 | 水平高差 | 8 | 尺 量
------|--------------------------------|----------------------------------|----------------------
| 弯起排距 弯起点位移 | 20 | 尺 量
5 | 受力筋排距 | ±5 | 尺 量
----------------------------------------------------------------------------------------------------
3.5.6 计点单位:墙板以一间一堵为一点,梁、柱以一根为一点。
3.5.7 检查数量:墙板抽查20%的自然间,但不小于三点;梁、柱各抽查10%,但各不少于三点。
表12
----------------------------------------------------------------------------------------------------
编 | | 质量要求 |
号 | 检查内容 | 或允许偏差 | 检查方法
------|--------------------------------|----------------------------------|----------------------
1 | 蜂窝麻面不大于 | 构件表面积的5% | 直观、尺量
------|--------------------------------|----------------------------------|----------------------
| | 5米以下 | 10 |
2 | 柱、墙垂直度 | 5米以上 | 15 |经纬仪、吊线、尺量
------|--------------------------------|----------------------------------|----------------------
3 | 表 面 平 整 | 8 | 2米靠尺量
------|--------------------------------|----------------------------------|----------------------
| | +8 |
4 | 横 截 面 尺 寸 | --5 | 尺 量
------|--------------------------------|----------------------------------|----------------------
| | 独 立 | 10 |
5 | 基础中心线位移 |----------|----------------------------------| 尺 量
| | 其 它 | 15 |
------|--------------------------------|----------------------------------|----------------------
6 | 预埋件、预留孔中心位移 | 5 | 纵横两方用尺量
----------------------------------------------------------------------------------------------------
3.6 混凝土工程
3.6.1 混凝土强度和配合比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3.6.2 试块抗压极限强度的平均值不得低于设计标号;任意一组试块的最低值不得低于设计标号85%。
3.6.3 水泥出厂日期如超过三个月以上者,必须重新试验,砂、石应清洗干净,不能含有泥土、杂质。
3.6.4 混凝土应震捣密实,合理养护,表面平整不应露筋和有较多的蜂窝麻面。
3.6.5 混凝土构件修补,原有酥松基层应处理干净、钢筋除锈、焊齐补足,新旧结合面应密实,表面平整无起壳、裂缝。
3.6.6 混凝土工程定量要求见表12。
3.6.7 计点单位:墙板以一间一堵为一点,梁、柱以一根为一点。
3.6.8 检查数量:墙板抽查20%的自然间,但不少于三点;梁、柱各抽查10%,但各不少于三点。
3.7 混凝土预制构件安装
3.7.1 构件吊装时的混凝土强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如设计无规定时,不得低于设计标号70%。
3.7.2 构件就位校正后的焊接质量应该符合规范规定。
3.7.3 吊装后构件不应出现扭曲、损坏、倒置等现象。板的搁置长度,砖墙上不少于8厘米,梁上不少于6厘米,搁置点的坐灰应密实、不松动。
3.7.4 构件就位校正后,需要放钢筋拉结或焊接的,就符合设计要求。灌缝的细石混凝土配合比要正确,缝内拉圾应清除,捣固应密实、结成整体。
3.7.5 混凝土预制构件安装的定量要求见表13。
3.7.6 计点单位:楼、地板以一个自然间为一点,楼梯以一个梯段为一点,圈梁、过梁以一间(一根)为一点。
3.7.7 检查数量:按构件数量各类各抽查10%,但各不少于三点。表13
------------------------------------------------------------------------------------------------------
编 | | 质量要求 |
号 | 检查内容 | 或允许偏差 | 检查方法
------|--------------------------------|----------------------------------|------------------------
1 | 梁、柱中心偏移 | 5 | 尺 量
------|--------------------------------|----------------------------------|------------------------
| | 5米以下 | 5 |
2 | 柱垂直 |--------------|----------------------------------|经纬仪、吊线、尺量
| | 5米以上 | 10 |
------|--------------------------------|----------------------------------|------------------------
| | 抹灰5 |
3 | 相邻两板下表面平整 | 不抹灰3 | 尺 量
------|--------------------------------|----------------------------------|------------------------
4 | 板中心偏移 | 10 | 尺 量
------|--------------------------------|----------------------------------|------------------------
| | 位 移 | 10 | 尺 量
5 | 楼梯、阳台|--------------|----------------------------------|
| | 标 高 | ±5 | 水准仪
------------------------------------------------------------------------------------------------------
3.8 木屋架
3.8.1 木材、金属杆件的材质及各节点、杆件尺雨、下弦起拱高度,均应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规定。
3.8.2 结构各部分的连结必须紧密牢固,槽齿应密合,螺栓应拧紧,间距应正确,钢拉杆应平直。
3.8.3 木构件接触潮湿或埋入墙内的部分应涂防腐剂,铁件应涂防锈剂,患白蚁地区应采取防蚁措施。
3.8.4 修接立帖屋架柱脚的腐烂蛀蚀部分应锯净,柱脚修接高度超过80厘米以上时,接合处应用铁板螺丝连接牢固。接榫必须紧密不松劲,不得用钉子代替。
3.8.5 屋架的各节点用夹板加固时,夹板材质及断面尺寸应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3.8.6 换补的加固铁件、夹板垫木位置应正确,接触应严密。
3.8.7 屋架安装后不得有扭曲和节点松动现象。
3.8.8 木屋架的定量要求见表14。
3.8.9 计点单位:以一榀为一点。
3.8.10 检查数量:按屋架总数抽查50%以上。
表14
------------------------------------------------------------------------------------------------------
编 | | 质量要求 |
号 | 检 查 内 容 | 或允许偏差 | 检查方法
------|--------------------------------|----------------------------------|------------------------
| 截 | |10厘米以下| --2 |
| 面 | 锯材宽 |------------|----------------------------------|
1 | 尺 |度及高度 |10厘米以上| --3 | 尺 量
| 寸 |------------------------|----------------------------------|
| | 圆木杆件(梢径) | --5 |
------|--------------------------------|----------------------------------|------------------------
2 | 接榫据口深度 | ±2 | 尺 量
------|--------------------------------|----------------------------------|------------------------
3 | 端节点剪刀面长度 | --10 | 尺 量
------|--------------------------------|----------------------------------|------------------------
| 受压及受弯杆件 | 锯 材 | 1/500杆件长 |
4 | 单面变曲 |------------|----------------------------------| 尺 量
| | 圆 木 | 1/200杆件长 |
------|--------------------------------|----------------------------------|------------------------
| 结 构 | 跨度在15米以下 | ±15 | 尺 量
5 | 长 度 | 15米以上 | ±20 |
------|----------|--------------------|----------------------------------|------------------------
| 结 构 | 跨度在15米以下 | ±10 |
6 | 高 度 | 15米以上 | ±20 | 尺 量
------|--------------------------------|----------------------------------|------------------------
| | +20 |
7 | 起 拱 高 度 | --10 | 尺 量
------|--------------------------------|----------------------------------|------------------------
8 | 弦、杆节点间距 | ±5 | 尺 量
------|--------------------------------|----------------------------------|------------------------
| | 1/200屋架高 |
9 | 安装后、屋架垂直度 | 不大于15 | 尺 量
------|--------------------------------|----------------------------------|------------------------
10| 安装后支座节点中心对支座面中心| 10 | 尺 量
------------------------------------------------------------------------------------------------------
3.9 木基层
3.9.1 木基层所用的木材、铁件的规格、尺寸、位置及材质应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规定。
3.9.2 木基层、顶棚、板条墙等的联结及其支撑木、吊木应牢固可靠,构件结合点必须严密。
3.9.3 木构件接触潮湿或埋入墙内的部分应涂防腐剂,铁件应除防锈剂。
3.9.4 利用旧木料时,必须认真检查,凡被白蚁蛀蚀、槽朽变质以及有较大榫眼伤迹的,不能复用。
3.9.5 旧檩木穿换应与屋面垫层接触严密,入墙深度不得小于承重墙体的1/2。
3.9.6 木基层的定量要求见表15。
3.9.7 计点单位:以一个开间为一点。
3.9.8 检查数量:按房屋开间抽查30%,但不少于三点。
表15
------------------------------------------------------------------------------------------------------
编 | | 质量要求 |
号 | 检 查 内 容 | 或允许偏差 | 检查方法
------|--------------------------------|------------------------|----------------------------------
| 檩条、椽木 | 10厘米以下 | --2 |
1 | 的截面尺寸 | 10厘米以上 | --3 | 尺 量
------|--------------------------------|------------------------|----------------------------------
2 | 圆木檩(梢径) | --5 | 尺 量
------|--------------------------------|------------------------|----------------------------------
| | 方 木 | 5 |
3 | 檩条上表面平齐 | 园木 | 8 | 拉线尺量
------|--------------------------------|------------------------|----------------------------------
4 | 封檐板平直 | 8 | 拉线尺量
------|--------------------------------|------------------------|----------------------------------
5 | 吊顶起拱高度 | ±10 | 拉线尺量
------|--------------------------------|------------------------|----------------------------------
6 | 顶棚四周水平线 | ±5 | 尺 量
------|--------------------------------|------------------------|----------------------------------
7 | 隔墙垂直度 | 5 | 吊线尺量
------|--------------------------------|------------------------|----------------------------------
8 | 隔墙表面平整 | 6 | 2米靠尺量
------------------------------------------------------------------------------------------------------
4 楼地面工程
4.1 水泥和细石混凝土楼地面,基层必须坚实,材料和配和比应符合设计要求,面层与基层必须粘结牢固,不应有空鼓;面层表面应密实压光,不得有裂缝、脱皮和起砂等缺陷;整个水磨石面层还应光滑、石粒密实、分格条清晰。
4.2 砖(块料)地面,铺设接缝应均匀,嵌缝应密实、颜色和花纹应一致,砖(块料)不应有裂纹、缺角等缺陷。
4.3 木楼地面搁栅安装必须牢固、稳定,搁栅伸入支承墙内长度不小于12厘米,木搁栅与基层接触面以及伸入墙内部分,必须作防腐处理。
表16
----------------------------------------------------------------------------------------------------
编 | | 质量要求或允许偏差 |
号 | 检 查 内 容 |--------------------------------------------| 检查方法
| | 表面平整 | 缝格平直 | 接缝高低差 |
------|--------------------------------|------------|------------|----------------|------------
1 | 高级水磨石、马赛克 | 2 | 3 | 0.5 | 拉线尺量
------|--------------------------------|------------|------------|----------------|------------
2 | 缸砖、大水泥砖 | 4 | 3 | 1.5 | 拉线尺量
------|--------------------------------|------------|------------|----------------|------------
3 | 普通水磨石 | 3 | 3 | 1 | 拉线尺量
------|--------------------------------|------------|------------|----------------|------------
4 | 大理石 | 1 | 2 | | 拉线尺量
------|--------------------------------|------------|------------|----------------|------------
5 | 水泥花砖 | 3 | 3 | 0.5 | 拉线尺量
------|--------------------------------|------------|------------|----------------|------------
6 | 抹水泥 | 5 | 4 | | 拉线尺量
------|--------------------------------|------------|------------|----------------|------------
7 | 水磨石 | 2 | 2 | | 拉线尺量
------|--------------------------------|------------|------------|----------------|------------
8 | 细石混凝土 | 5 | | | 拉线尺量
------|--------------------------------|------------|------------|----------------|------------
9 | 普通砖 | 8 | | | 拉线尺量
----------------------------------------------------------------------------------------------------
4.4 木板面层接头应错开,接于搁栅的中心线上;表面应刨光,不应有刨痕、锤印、戗槎和毛刺,刷清油的板面在同一房间内的颜色应均匀一致。

不分页显示   总共4页  1 [2] [3] [4]

  下一页

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规范银行外币卡管理的通知

国家外汇管理局


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规范银行外币卡管理的通知

汇发【2010】53号


国家外汇管理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分局、外汇管理部,深圳、大连、青岛、厦门、宁波市分局;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各中资外汇指定银行:

为规范银行外币卡管理工作,便于社会公众理解银行外币卡管理政策,国家外汇管理局对银行外币卡的有关外汇管理法规进行了梳理整合。现通知如下:

一、本通知中的银行外币卡包括境内外币卡和境外银行卡。前者指境内金融机构发行的外币卡(以下简称“境内卡”);后者指境外机构发行的银行卡,但不包括境外机构发行的人民币卡(以下简称“境外卡”)。

二、境内卡的分类

(一)按照发行对象,境内卡可以分为个人卡和单位卡。个人卡是向自然人发行的外币卡;单位卡是向法人或其他组织发行,由该单位指定人员使用的外币卡。

(二)按照是否给予持卡人授信额度,境内卡可以分为贷记卡和借记卡。贷记卡是允许持卡人在发卡金融机构给予的信用额度内先使用、后还款的外币卡;借记卡是持卡人先存款、后使用,没有信用额度的外币卡。

(三)按照发卡币种,境内卡可以分为外币卡和本外币卡。外币卡指单币种外币卡;本外币卡指人民币和外币的双币种或多币种卡。

三、境内卡的发行和使用

(一)境内金融机构可发行外币贷记单位卡,但卡内不能存有外汇资金;可以向在本行开有经常项目外汇账户的单位发行外币借记单位卡,卡内外汇资金应纳入经常项目外汇账户资金管理。

(二)个人卡在境内银行营业柜台可以提取人民币现钞,受理银行应将相应结汇信息实时录入个人结售汇管理信息系统;也可以到发卡金融机构营业柜台,在其对外挂牌兑换的币种范围内提取外币现钞,但不得透支提取外币现钞,也不得在自动柜员机上提取外币现钞。

(三)单位卡在境内不得提取外币现钞或人民币现钞。

(四)境内卡在境外可用于经常项目下的消费支付,不得用于其他交易的支付。具体管理要求参见本部分第(五)至(十)项。

(五)各发卡金融机构应当按照《境内银行卡在境外使用的商户类别码》(见附件1)列出的商户类别码(MCC)在系统内做好设置,严格控制脱机交易。

(六)附件1列出的商户类别码分为完全禁止、金额限制和完全放开三类。完全禁止类是指持卡人不得在此类代码项下进行交易。金额限制类是指除6010、6011两个商户类别码之外,其余代码项下持卡人单笔交易金额不得超过等值5000美元。完全放开类是指对交易金额没有限制。

(七)各发卡金融机构应将商户类别码6010(银行柜台提现)和6011(自动提款机提现)合并设置境外提现限额:一日内累计不得超过等值1000美元,一个月内累计不得超过等值5000美元,六个月内累计不得超过等值10000美元。

(八)各发卡金融机构若通过国际卡组织进行代授权交易,应遵守本通知规定。

(九)各发卡金融机构若因技术等原因未及时完成系统设置,应按月逐笔向国家外汇管理局报送已发生的不合规交易。

(十)附件1列出的商户类别码包含威士(Visa)、万事达(MasterCard)、运通(American Express)、JCB四个银行卡组织。各发卡金融机构发行其他银行卡组织标识卡涉及的商户类别码,须报国家外汇管理局备案。

四、境外卡收单业务

(一)境外卡在境内可以提取人民币现钞。通过银行营业柜台办理,受理银行应将相应结汇信息实时录入个人结售汇管理信息系统;通过自动柜员机办理,每笔不得超过3000元人民币。境外卡在境内可以到境内金融机构营业柜台提取外币现钞,但不得在自动柜员机上提取外币现钞。

(二)境外个人使用境外卡在境内提取人民币现钞未用完部分,可凭其原始交易凭证,如ATM或收单金融机构柜台的相应单据,在提现后6个月内,到银行营业柜台兑回不超过原提现金额的外币,并可按相关规定汇出或携带出境。

(三)境内金融机构为境外卡办理资金存入的,视同向境外汇款,应遵守国家外汇管理局的有关规定。

(四)境内尚未开办人民币业务的外资金融机构办理境外卡收单业务时,其银行卡项下人民币资金来源,应通过其经所在地中国人民银行分支行批准开立的结售汇人民币专用账户解决。

五、银行外币卡项下的清算、还款及购汇

(一)银行外币卡境内使用,应当遵守境内禁止外币计价结算的外汇管理规定。境内特约商户(包括免税店)受理的银行外币卡交易,其与收单金融机构之间必须以人民币清算。

(二)境内卡境内交易,扣除柜台提取外币现钞部分,应通过境内清算渠道以人民币完成清算;境内交易形成的透支,持卡人应以人民币偿还。

(三)境内卡境内交易若因特殊原因通过银行卡国际组织清算,发卡金融机构在以外币完成清算后,可用持卡人偿还的人民币购汇补充已垫付的外汇。通过银行卡国际组织清算是指两种情形:一是境内外币卡境内交易通过银行卡国际组织清算;二是“误抛”交易,即境内本外币卡在境内使用本应视同人民币卡,却被收单金融机构判为外币卡,抛至银行卡国际组织清算。

(四)收单金融机构因银行外币卡境内交易从银行卡国际组织收取的外汇,扣除柜台提取外币现钞部分,应及时结汇。

(五)经批准在境外受理银行外币卡的境内航空公司等特约商户,与收单金融机构之间可以用外汇清算,发卡金融机构可以支付外汇。

(六)境内卡在境外消费或提现形成的透支,持卡人可以用自有外汇资金偿还,也可在发卡金融机构购汇偿还。

(七)发卡金融机构办理上述售汇业务时,售汇额不得超过境内卡已形成的外币透支额,且必须直接用于偿还已形成的透支款。

(八)境内卡项下的各项费用,年费、换卡补卡费应以人民币计收;其他费用可以由银行直接从有外汇余额的卡中扣取,也可由持卡人以人民币支付。

(九)除外币卡(含境内卡和境外卡)境内消费结汇、境外卡通过自动柜员机提取人民币现钞和境内卡境外使用购汇还款三项外,银行卡项个人结售汇业务均应按规定录入个人结售汇管理信息系统。

(十)境内和境外个人使用银行卡办理外汇业务时,应严格遵守《个人外汇管理办法》(中国人民银行令[2006]第3号)和《个人外汇管理办法实施细则》(汇发[2007]1号的附件)等个人外汇管理规定。

六、银行外币卡项下有关业务的统计及报备

(一)银行外币卡的结售汇统计应按属地管理原则,由收取外汇并结汇、扣收人民币并购汇的金融机构完成。

(二)银行外币卡的国际收支统计申报应按照《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印发<通过金融机构进行国际收支统计申报业务操作规程>的通知》(汇发[2010]22号)执行。

(三)各发卡金融机构应按年度汇总向国家外汇管理局报送《境内外币卡交易和购汇信息统计表》(见附件2)。报送方式:纸质文件(加盖业务部门公章)。时间要求:年后一个月内。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18号华融大厦。收件单位:国家外汇管理局国际收支司银行外汇收支管理处。邮政编码:100048。

(四)对于银行外币卡项下发生的大额存款、提现或消费交易,境内金融机构应严格履行反洗钱报告等有关义务。

七、其他事项

(一)境内卡所有附属卡的消费、提现限额及大额报备等应与主卡纳入同一个账户管理。

(二)本文所涉及的时间,“一个月”指一个自然月,“六个月”按连续自然月计算。

(三)境内人民币卡清算组织应做好本外币卡境内交易的人民币清算工作。发卡金融机构必须将本外币卡的卡BIN上报境内人民币卡清算组织,供收单金融机构下载。收单金融机构应做好相应的银行卡系统设置,在判卡时,必须优先判人民币卡。

(四)人民币卡在境外使用,由负责信息转接的境内人民币卡清算组织参照附件1统一在系统内设置。境内人民币卡清算组织应将6010列入完全禁止类,以防止人民币卡在境外通过银行柜台提现;应对6011设置金额限制,每卡每日不超过等值10000元人民币。

(五)开展银行外币卡业务的金融机构应全面客观地向客户介绍银行外币卡的外汇管理政策,向公众说明银行外币卡使用范围和透支还款等项管理规定,防止片面宣传和误导。

(六)各地外汇局应对辖内金融机构银行外币卡项下的宣传、业务开展中外汇管理法规政策的执行情况及可疑信息进行跟踪检查。对金融机构片面和错误宣传的,应责令其改正。对违反外汇管理规定的金融机构、特约商户和个人,各地外汇局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等外汇管理法规进行处罚。

八、本通知自2010年11月1日起实施。《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规范银行外币卡管理的通知》(汇发[2004]66号)、《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下发境内银行卡在境外使用的禁止类和限制类商户类别码的通知》(汇函[2004]19号)、《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更新境内银行卡在境外使用的商户类别码的通知》(汇发[2004]110号)和《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规范部分新增境内银行卡在境外使用的商户类别码的通知》(汇发[2007]55号)同时废止。

请各分局、管理部接到本通知后,尽快向辖内中心支局、支局和中、外资金融机构转发。执行中如遇问题,请及时向国家外汇管理局国际收支司反馈。联系电话:010-68402313,传真:68402315。

附件一:境内银行卡在境外使用的商户类别码
http://www.gov.cn/gzdt/att/att/site1/20101012/001aa04b79580e1dede901.doc
附件二:境内外币卡交易和购汇信息统计表
http://www.gov.cn/gzdt/att/att/site1/20101012/001aa04b79580e1dee2202.doc